AI 網頁生成 - 第十篇:測試與修正錯誤

前言
在網站的基本功能完成後,最後一個關鍵步驟就是測試和修正錯誤。這不只是「確認能用」,而是確保使用者在各種情境下都能順利使用網站、功能不會出錯,也能在錯誤發生時提供清楚的回饋。
測試重點:你需要檢查的事情
登入流程是否順暢
- 未登入時是否無法進入儀表板?- 成功登入後是否跳轉到正確頁面?- 登出後是否正確回到首頁?
按鈕點擊是否有作用
- 點下按鈕是否有反應?- 是否有按下去但沒有回應、沒有 loading 狀態的情況?- 是否避免了重複觸發(debounce 處理)?
資料顯示是否正確
- 用戶名稱、角色、事件資料是否有正確顯示?- 畫面是否有出現 undefined、null、NaN 的字樣?- 是否有元件在資料還沒回來時就強行渲染?
畫面錯誤提示是否清楚
- 發生錯誤時是否有顯示提示?- 使用者是否知道發生什麼事、接下來該怎麼辦?- 是否有 try/catch 或錯誤邊界處理?
如何用 AI 幫你 Debug?
當你遇到畫面無法顯示、資料跑不出來、console 出現紅字錯誤…… 這時候請記得:你不是一個人,AI 可以幫你!
給 AI 的最佳指令格式:
「我遇到一個錯誤,我將錯誤訊息與程式碼貼給你,請幫我找出原因並給出解法。」
然後你提供:
- 一段錯誤訊息(console 上的紅字)- 一段可能出問題的程式碼(元件、函數、或流程)- 最好也補上一句:「我原本預期會怎樣,但現在發生了什麼」
常見 AI Debug 指令範例
- 「我點了按鈕沒有反應,請幫我看為什麼事件沒有觸發?」- 「這段 useEffect 會讓頁面無限重渲染,可以幫我重寫嗎?」- 「fetch 資料時會失敗,我該怎麼加上錯誤處理?」- 「畫面出現 undefined,是不是 props 傳遞有問題?」
給 AI 的資訊越完整,幫助越明確
當你要請 AI 幫忙時,記得提供以下四項資訊:
- 錯誤訊息:直接複製 console.log 上的紅字
- 相關程式碼:出錯的那段元件或邏輯
- 你的預期結果:你希望這段程式要做什麼
- 實際結果:它現在發生了什麼錯誤或行為
例子如下:
- 我畫面壞了,幫我修- 我按下登入按鈕後應該跳轉到 dashboard,但現在畫面閃一下又回來,console 出現 ‘undefined is not a function’,這是 login 函數的程式碼…
對 AI 下指令的心法
我們都知道,AI 並不是完全免費的,當免費的額度用完時,就會變成算法比較陽春的 AI。 以 Cursor 為例,通常狀況下,每天會給你限定次數的額度,讓你可以較高級的 AI 對話。 當免費額度用完後 Cursor 會自動幫你轉成比較低階的 AI 跟你對話。
這時候如何和低階 AI 對話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小技巧。 最重要的是——要有耐心:比較低階的 AI 通常需要提示多次或提示更清楚一點,他才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。
總結
網站做好之後,最重要的就是「做得正確」。 透過 AI 你可以:
- 找出錯誤的原因- 改寫 bug 的邏輯- 補齊異常處理與提示- 更快速完成除錯流程
AI 不是不會修,只是你需要告訴他問題的點在哪裡,他才能知道要怎麼修。
既然 debug 都做完了,那我們下一步就準備公布到網路上吧!!
分享這篇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