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網頁設計 - 第一篇 : 首先要先有個點子

AI_Vibe_Coding

前言


萬事起頭難,既然我們要來製作個人網頁,那就要先有個清晰的想法。 這篇文章的目標很簡單:

把你的網站構想整理清楚,讓後續開發流程更順利。
我們會聚焦在三個問題:



1. 這個網站是要給誰用?


你可以從「目標使用者」開始想像這個網站的定位。這會影響功能與操作方式。

舉例來說,我們這系列的範例是一個:


讓樂團界自由分享的行事曆平台。


  • 樂團可以放入自己的簡介與演出歷史
  • 主辦單位可以隨時新增活動並在網站上售票
  • 樂迷可以追蹤喜歡的樂團,在線上購票,並紀錄自己參加過的活動

這個網站的使用者包括:樂團、主辦單位、觀眾,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需求。




2. 你希望它有哪些基本功能?


接下來,我們用 AI 協助列出「最基本」的功能,先完成一個可運作的雛型。
以上面的範例為例,我們可以列出以下 MVP(最小可行產品):



  • 使用者可以註冊/登入帳號
  • 使用者會有自己專屬的儀表板
  • 所有訪客都能瀏覽活動行事曆
  • 活動可以依照地區、樂風、日期篩選



2a.進階功能(可放到後面階段)則包括:


  • 樂團可以新增或編輯自己的簡介
  • 樂團可以在網頁上發布 Blog 與觀眾互動
  • 主辦可以發佈活動資訊
  • 主辦可開啟售票功能、設定票價
  • 觀眾可以留言、按讚、收藏樂團以及線上購票
  • 觀眾登入後,可以將預定的活動加入自己的行事曆



3. 你想像中的設計結果?


為了讓 AI 工具更準確幫助你,你可以進一步描述你希望的網站設計:

  • 首頁是一個大範圍行事曆,列出近期活動
  • 樂團頁面有大頭照、簡介、歷史演出紀錄
  • 活動頁面顯示主視覺、時間地點、票價、購票連結
  • 使用者有一個「個人頁面」,顯示自己參加過哪些演出



這些資訊都能幫助 AI 幫你生成畫面、元件與資料結構。
等你整理好你需要的資訊了,就可以讓 AI 幫我們設計網頁。


我們就可以使用名為 Vibe coding 的 AI 工具來幫我們生成結果。
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介紹市面上流行的 Vibe coding 工具。

分享這篇文章: